歙县人大常委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视窗
[专项报告]关于歙县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字体: 】【2016/10/21】 【作者/来源 歙县人大办公室】 【阅读: 次】 【关 闭

2016年10月8日在歙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0次会议上)

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叶剑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汇报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情况

    自2007年以来,我县相继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等7项民生工程建设,并按要求启动了农村特色文化广场、省级农民文化乐园、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8个(其中,一级站 6个,二级站 10个,三级站12 个),公共电子阅览室30个(乡镇28个,雄村和棠樾2个),农家书屋259个,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192个,农村特色文化广场33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7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建立起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8个乡镇文化站为分馆的图书服务网络。全县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18支。每年基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达500余场,落实“送文化”下乡超50余场,政府采购“送戏下乡”183场,放映电影2200余场。

    二、工作举措

    (一)加大投入促建设。一是结合文化民生工程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近700万元,先后建成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以及县图书馆总分馆,对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一级站升级建设,提升农村特色文化广场33个,并为全县所有行政村配备了电脑、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设备。每年还安排经费200余万元用于支持乡镇、村开展文化活动。二是对全县每个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不再实行“一刀切”,因地制宜,根据文化站免费开放情况,统筹拨付,扶优扶强。三是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省级美丽乡村、各级贫困村、部分文化特色村的文化建设,用于完善和支持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及文化活动开展。

    (二)加强管理促效益。把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作为当前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先后制定下发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管养及资产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守住基层文化阵地。除农忙时节外,文化站每天开放,每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00天,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40小时,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均正常开放。每年不定期对全县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场所占用、内部设备挪用、资金使用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鼓励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结合当地实际,创新管理模式。如,霞坑镇综合文化站与当地农民书画协会共同使用管理;部分农家书屋与留守儿童之家、党员电教室共建共用,并交由当地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进行管理,一方面延长开放时间,另一方面充实活动载体。

    (三)培养人才促传承。一方面,着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成立歙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以县文化馆为龙头,招募文化志愿者350余人,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将28个乡镇分成四大片,组织专业人员和文化志愿者对所在片乡镇进行定点文化帮扶,重点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先后开展了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全县文艺调演、全县广场舞大赛、歙县好声音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基层业余文化骨干培养和文化人才的挖掘。另一方面,大力培植非遗传承人才。全县已公布县级“非遗”名录124项,累计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302人。目前徽墨、歙砚、徽派盆景、西园喉科4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叠罗汉、顶谷大方、观音豆腐、徽派版画、打秋千、黄山贡菊(徽州贡菊)等10项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大刀灯、民间器乐曲、徽府菜制作技艺等48项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36人,市级132人,县级127人。还有近5000余人未列入各级传承人的民间人士长期从事与非遗有关的工作。今年,还启动“名师带徒”育才工程,旨在通过传承人的示范作用带动基层非遗工作普及发展。

    (四)示范引领促工作

    2014年以来,充分利用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12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县的契机,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10万元,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美术馆、非遗精品馆、徽班纪念馆建设,并已经对外免费开放。完成汪石铭图书馆和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升级改造工程,建成28个镇综合文化站、28个乡镇级电子阅览室、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都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有的社区还建设了文化服务中心(如丰乐社区),建成33个农村特色文化广场。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均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建设完成达标8个乡镇一级站建设,目前一级站14个,达到50%。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达到40%。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了全县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活动举办。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示范区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省文化厅将于近期组织验收。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对基层文化工作不重视,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想法,文化工作场所被占用、设备被挪用、资金被挤用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干部都身兼数职,文化干部专人不专职现象较为普遍。且新进的文化站人员缺乏文化特长及爱好,导致乡镇文化工作难以组织和有效开展。三是基层文化工作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突出表现在乡镇文化站读书阅报、上网服务、文体活动和培训讲座等方面。四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分配不科学,有些乡镇超编(如徽城、桂林、深渡等),有些乡镇却一个没有(如霞坑、小川、长陔、石门等),而且几乎乡镇文化站人员没有调动交流,山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全县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按照省级示范区创建标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强化县、乡镇、村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文化建设有机的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二是加大文化投入,切实做到地方配套资金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加大对基层文化专项资金审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二)加强培训、开展活动。一是制定和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管理使用考核的机制体制;二是落实新招文化站人员的专业技能考核,文化站人员必须要有一定文化专业技能;三是加大对现有文化站人员的文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四是加强以点带面的文化志愿辅导工作,形成县里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里活动室三级联动的局面,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带动全县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提升设施、完善服务。一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创新形式,有效利用,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用;二是要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三是要积极组织编创人员深入基层采风,编创反映农村建设的文艺作品。

    (四)编制项目、对上争取。一是要继续推进各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对上申报力度,争取更多文化项目支持全县文化发展;二是要在今年确保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通过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通过项目编制争取上级的支持。

 
 
版权所有: 中国·安徽·歙县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559-6512202
皖ICP备05010860号   技术支持: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